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的西周贵盈配资,是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大王朝,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。
这个王朝延续了近八百年,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。而西周能有这么长久的国运,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和姜子牙有关的传奇故事。
很多人通过《封神演义》认识姜子牙,觉得他是神话人物。其实历史上确有其人,他是西周建立的关键人物。
民间传得最广的说法是,西周能存八百年,源于周文王姬昌背着姜子牙走了八百步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成了西周兴盛的象征,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。
商朝末年,周文王姬昌为儿子姬发建立西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他的核心策略就是施行仁政,把老百姓当亲人看待。这一政策帮西周赢得了民心,也成了成功的根基。
自古都说,得民心者得天下,这正是“得道多助、失道寡助”的道理。
展开剩余77%当时的商纣王暴虐无道贵盈配资,对比之下,姬昌的仁政显得格外珍贵。纣王不仅压迫百姓,还损害贵族诸侯的利益。
在奴隶制社会,贵族对自己的领地有绝对统治权,纣王的胡作非为让他们很不满,这就给了姬昌和周国扩张势力的机会。
姬昌的父亲在位时就通过战争扩大疆域,和戎狄部落打了不少仗。纣王后来察觉到威胁,把姬昌召到殷都软禁起来。姬发继承爵位后,表面上和纣王和解,心里却一直在等机会取而代之。
他延续父亲的政策,推行仁政,尤其在农业、土地分配和税收上做了改革。
姬发给农民分土地,让他们自主耕种,税赋只收九分之一,做生意也不征税。老百姓的生活好了,财富慢慢积累,社会也安定下来。
姬发还广纳贤才,伯夷、叔齐这些有本事的人都来投靠,后来成了西周的功臣。在这些贤才里,姜子牙的辅佐最关键。
姜子牙老家在今天的河南南阳,那时候叫吕地。他祖辈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得到封地,到他这一代却成了平民。家里不富裕,姜子牙年轻时做过屠夫,卖过酒,日子过得不容易。
姜子牙学问渊博,曾短暂给纣王做事,见纣王昏庸就离开了,一直找机会施展才华。
直到七十二岁那年,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遇到了姬昌。传说他每天在渭水边钓鱼,其实是在等有缘人,这就是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的由来。
姬昌外出狩猎前占卜,卦象说会遇到能帮他成就霸业的贤臣。到了渭水边,果然见到这位白发老人。两人一聊,姬昌发现姜子牙很有才智,立刻请他当太师辅佐自己。
姜子牙想考验姬昌,让他背着自己走。换作别人恐怕早就发火了,姬昌却不一样。他平时能亲自下田帮老百姓耕种,二话不说就背起姜子牙。虽然中途走错了方向,还是坚持走了八百步。
姜子牙笑着说:“你背我走八百步,我保周国存八百年。”后来果然应验,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前256年东周灭亡,差不多七百九十年,离八百年很近。
有了姜子牙辅佐,周国发生了大变化。姬昌从纣王那里被放回来后,姜子牙帮他谋划推翻暴政。他们用仁政治理国家,发展军事,收服周边部落。
周国政治清明,老百姓都拥护。姬昌去世后,姜子牙继续辅佐周武王姬发。
纣王杀了比干,诸侯们都很不满。姜子牙觉得时机到了,建议姬发起义。姬发率领三千勇士和四万多甲士,发动了牧野之战。战场上,纣王的部队纷纷倒戈,他成了孤家寡人,最后自焚而死。商朝灭亡,西周正式建立。
姜子牙不仅辅佐西周兴起,还活到了一百三十九岁。后世把他神化,不光因为他活得久,更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。
姬昌的仁政和姜子牙的谋略,让周国一步步强大起来。他们懂得民心的重要性,不像纣王那样失道寡助。
那个“背八百步得八百年”的传说,其实象征着统治者对贤才的尊重,对百姓的仁爱。得人心者得天下贵盈配资,失人心者失天下,这正是西周能延续近八百年的根本原因。
发布于:河南省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